武林新闻:
武林新闻

拜师,要认清这几种类型,慎选!


拜师,要认清这几种类型,慎选

自古时候,学功夫人特别地重视为师者的资质,本人今将传授功法的人,详细区分为四种:真师.明师.时师.盲师.对这四类教师所表现的不同特点,将其总结为如下,仅供求学自当参考,用明眼鉴选其师者

一、真师:真有系统而全面的修真理论及实践,在修行的道路上依据圣人经典作为指南,这是练功的道理真.因其重视在功夫的实践,所以除对已有一定诚信功绩的人以外,一般是不亲自出面教授.这类教师的表现特点是合光混俗,在人群中不露真相,不图名,不谋利,对已不恃才,对他不滥交,清而不污,言不妄发,对练功的方法及理论有独到的见解,对凡贪.嗔.痴.爱等俗事无兴趣

二、明师:受过真传,有真修实炼的功夫,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,有系统的理法指导学员实践,能真心实意的为阐传中华有族传统文化,正心修身,再造精神文明,和谐社会作贡献.这类的教师表现特点是不特殊,不骄傲,不讲排场,不摆架子,不恃才能,实话实说.不唱高调,不为名,不贪利,武旨端,武风正,平易近人,群众也信得过和乐于接近,从修炼立场上说,在<大智度论>经卷中揭示出了四个要点,用以分辨明师,叫做认识明师的“四依法” 

1. 要依法不依人,凡是突出自我,宣传自我搞个人祟拜的,都不可称之明师。

2. 要依义不依语,凡能说会道的,花言巧语的,而不是以大义晓人的,都难称之为明师。

3. 要依智,不依识:修炼不是一般的知识,后天知识懂得越多,思想包袱越重,反而会成为障碍;自以为自已聪明和有知识的人,越难以有成,所以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也说“为道日损,为学日益”。修道是需要丢掉妄念的,本是弃后天返先天的过程,凡不讲“忘我、无为”,只会传授方法知识的,都难称之明师。

三、时师:即是此者了解一功一法,执著于招一式,在这功法的一招一式上,能为人之师。他们有较高的热情,虽然理论水平与实践功夫不精深,但能创新发展,乐于实践,热心辅导他人,尽力推广普及。这类教师的表现特点是不辞辛劳,但观念局限,唯自已最高,目空一切,不是为名,即是为利,并会陷入门派之争,思想束缚,难以发现别家的长处。因为自任“独尊”独门儿“从习惯上和感情上唯师自尊,在认识上难免片面;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,不能接受其他观点,因而抑制了武术的研究和发展。

四、盲师:他们利用一年半载速成,现学现卖的一套拳术和两个招式,逐名逐利。他们根本就不够师职,更没有任何资质证明可以担当人师,其中有的人虽会比划一些方法招式。但只能拿来招摇过市。还有的妄称师而不懂拳理,不明功法,更没有实际功夫,徒染虚名,故弄玄虚,狂妄自大,贬低别人,抬高自已,自吹自擂,招摇撞骗,蛊惑人心。凭着点野蛮的混劲儿,拉帮结派立山头,自认武术正宗,为了门户派别虚名,互相拆台,勾心斗角,虚荣显耀,妄称人师,把沽得之名,骗取之利,尽入私怀,将学员所出偏差,所酿之灾害,尽归他人,对自已有利可图就干,对他人伤害死活不管。如投其门下,即若“盲人骑瞎马”。此种人的行径阻碍了武术的健康发展,严重败坏了武林风气。

我们武术爱好者们,对于那些不健康的旧思想观念及不良习惯势力,对于那些徒有虚名的好为人师者及武德渣滓有必要理论清楚,避免其像蛀虫一样蚀我武坛,使武术这一国宝黯然失色。武术同仁们,应该破除故步自封,闭门造车之陋俗,应该互相尊重,同舟共济,凡事恭敬谦逊,学人之长,补已之长,补已之短,把同行是冤家“武夫相倾”变成“同行扶植”。

“德为世先”是武行的金科玉律,古时候就有言“文以评心,武以观德”,文与武都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道德思想,武以观德就是说练武要讲武德,包括讲口德,谦虚谨慎,不说狂话,不说损害他人的话,不做不利于他人的事,讲手德,不拿人试手以武欺人或出手伤人,武术界存在着“门户之见”的毛病,把自家自派,吹得天花乱坠,玄而又玄,这些都是不讲武德,门派之争不必,学术之争有益。练武者当自检自慎!

当前,我国武术界必须要强调武人和谐观,强调以振奋民族精神纯洁为重,这是现时代赋予武术习练者的使命,否则,若武人离开了道德修养和精神保洁只谈武艺,既丧失了武术固有的内涵,精神文明主要体现在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上,一个文明,全家文明,家家文明,全国文明,武人提高技术,提倡是武德,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中华武术的光荣任务。

Copyright © 2017 北京明轩翰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传文章视频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形为请告之删除,特此声明!电话13331128267   京ICP备15044031号-5  
网站制作: 企炬中国 【管理入口】